產品列表PRODUCTS LIST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理解為在恒溫恒濕試驗箱的基礎上,集成了一套強大的“真空系統",并解決了三者協同工作時帶來的復雜技術挑戰。
以下是其核心工作原理的詳細分解:
相比普通的溫濕度箱,它多了最關鍵的一套系統:
壓力系統(核心新增):用于創造和維持低氣壓環境。
真空泵:核心部件,用于將箱內空氣抽出,降低氣壓。
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箱內氣壓。
密封箱體:經過特殊設計的、能承受巨大內外壓差的高強度、高密封性工作室。
進氣閥:用于試驗結束后,平穩地向箱內注入空氣,恢復常壓。
制冷系統:不僅要實現低溫,還要在低氣壓下高效工作。
加熱系統:實現高溫,通常集成在箱體夾層或風道中。
加濕系統:在常壓和低氣壓下實現加濕(技術難點)。
除濕系統:通常由制冷系統兼任。
控制系統:更復雜的多變量協同控制器。
抽真空過程:
關閉試驗箱門(具有高強度密封條)。
控制系統啟動真空泵,將工作室內的空氣持續抽出。
壓力傳感器實時反饋氣壓值,當達到設定的低氣壓值(如1 kPa,相當于海拔31000米)時,控制系統會調節真空泵的功率或通過間歇性啟停來維持壓力穩定。
恢復常壓過程:
試驗結束后,控制系統關閉真空泵,并緩慢打開進氣閥。
外部空氣經過濾后,被平穩地注入工作室,使壓力平穩恢復到正常大氣壓,避免對樣品造成沖擊。
基本原理與普通試驗箱相同:加熱器加熱,制冷系統降溫。
特殊挑戰與解決方案:
增強空氣循環:采用更強大的風機,強制攪動稀薄的空氣,盡可能提高傳熱效率。
采用液氮(LN2)冷卻:對于有快速降溫要求的設備,常直接注入液氮進行冷卻,其冷卻能力不依賴于空氣密度,在低氣壓下依然高效。
升溫變慢:加熱器功率需要更大。
降溫更難:蒸發器的熱交換效率下降。
空氣稀薄,傳熱困難:在低氣壓下,空氣分子數量急劇減少,依靠空氣對流和傳導的傳熱效率大大降低。這會導致:
解決方案:
這是該設備技術難度最高的部分之一。
挑戰:
在低氣壓下,水的沸點會降低。例如,在氣壓為10 kPa時,水大約在45°C就會沸騰。這意味著傳統的鍋爐式蒸汽加濕(需要將水加熱到100°C)在低氣壓下無法正常工作。
相對濕度(RH)的定義與溫度、氣壓下的飽和水蒸氣含量有關。氣壓變化,飽和水蒸氣含量也隨之變化,計算和測量模型更為復雜。
解決方案:
高壓霧化/超聲波加濕:將水打成微米級的細小水霧,直接噴入空氣中,不依賴于水的沸騰。
飽和氣體加濕法:先將一股小氣流在常壓下加濕至飽和,然后將這股飽和濕空氣精確地注入到低氣壓的主測試腔內。
特殊加濕器:采用能夠適應低氣壓環境的加濕技術,例如:
復雜的計算與校準:控制系統內置了根據當前溫度和壓力自動修正濕度設定值和傳感器讀數的算法。
該設備的精髓在于其控制系統能無縫協調氣壓、溫度和濕度系統。以一個典型的“高海拔環境模擬"測試為例:
初始狀態:箱內為常溫、常壓、常濕。
階段一:創造低氣壓環境
真空系統啟動,將箱內氣壓降至目標值(如模擬5000米海拔)。
此時,溫度系統可能處于待機或維持當前溫度狀態。
階段二:在低氣壓下進行溫濕度循環
低溫低壓:控制系統啟動制冷系統,在低氣壓環境下將溫度降至-40°C。由于空氣稀薄,制冷功率和時間需要精確計算。
高溫高濕低壓:控制系統先啟動加熱系統,在低氣壓下將溫度升至+60°C。然后,啟動特殊的加濕系統,將濕度提升到95%RH。這個過程需要非常精細的控制,防止水在低溫表面凝結或沸騰。
階段三:恢復
測試結束,首先停止加濕和加熱/制冷。
然后,緩慢打開進氣閥,使氣壓平穩恢復至常壓。
最后,開門取出樣品。